【本期名家·王珂】张鹏|王珂人物画中的“人间怀抱”
主持人语:
自然界充满生机,广阔的天地中有着各种动物与植物,它们与人类共存,富有灵性。对自然生命的表现一直是艺术家们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在中国花鸟画领域,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互为观照,抒发情感,寄寓人的精神。本期[时代人物]推介广州美术学院方楚雄教授,他画路广泛,作品题材多样,特别善于表现自然界的动物,呈现出生命世界的美好与纯净。方楚雄教授多年从事花鸟画创作与教学实践,他的艺术植根于岭南绘画传统,承上启下,开创当代花鸟画新风,以鲜明的绘画面貌独立于当代画坛,备受瞩目。本期特别推出[大家个案],推荐人民艺术家刘文西。他作为“黄土画派”的创立者,对人民有着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始终将人民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是中国美术界践行党的文艺路线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留下了众多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艺术精品。[本期名家]王珂是当代重要的人物画家,他以扎实、严谨的写实造型表现重大社会历史题材,风格洗练凝重、富有张力。他借助丰富的水墨语汇传承并发扬了中国人物画传统,艺术语言既贴合复杂的人物造型关系,又极大保留了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他的艺术实践成为当代人物画创作的典型个案。本期[案边点滴]走进青年艺术家康海涛工作室,请他分享夜景绘画创作的经验与心得。——阴澍雨、张译丹
鲁迅在《野草·一觉》中写道:“这自然使人神往的罢,然而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人间,对诗人而言,是摧心委情的辞赋出处;对思想家而言,是观事析理的寄思载体;而对画家来说,则是心追眼目、形诸笔底的活脱世界,进而言之,也是考量其艺术立场的一个关键法度。强调艺术家尊重并全心体察人间万物,不单印合了“心师造化”与“图真”的画学古训,也不局限在写实价值下的路径和方法,还应饱含暖意与虔敬的持守对世事人心、寒燠百态的关切与反思,不仅有欢乐圆满,还有痛楚悲悯,有风骨,有重量。事实上,今天能够具有这份人间怀抱的艺术家并不为多。纵览中国古代画史,人物画科文脉渊富,在教化伦常、颂咏圣贤等主流观念下,人物绘画的“人间”蕴藉及其关怀能力尚不够充裕。20世纪以降,人物画的写实一脉在时代、社会变革主题影响下再度昌炽,画家们艺汲中西,多维取径,创造出与这一时期烈焰飞扬的思想文化界互为表里的图像体系。当代写实人物画家站在传统肩头,也同样在某些经久不易的范式中邂逅了力求新变的困惑与矛盾。
王珂 人物写生 纸本设色 136×68厘米 2013
王珂是这一画家群体中的佼佼者,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笔墨与造型之间、主题创制与自写胸臆之间,他探寻并积累着独特的思考与经验,笔者以为,他的一个重要选择是回归到人物画的“人间”原点。这是一种更趋内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造型与笔墨的讨论,超越了历史、现实主题与文人逸趣的交织,这个原点即写实艺术的人间色彩。在王珂的人物画中,无论是重大题材的宏篇巨构,还是率性随手的肖像小品,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画面中沉醇而绵长的“人间”况味。它体现于画家看待、图绘社会人生的立场,也在其构思和笔墨中卓立。
王珂 学生吴凡 纸本设色 136×68厘米 2015
人间怀抱,是一种直面现实人生的立场和能力,真诚为根,平朴为笔,慈悯为寄。在王珂的画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厚实、系统的学院底蕴和写生经验,这也是其完备的写实造型能力和笔墨水准的根柢。而他在营构每一帧作品时流露出的对画境、画意的深度运思和对画中人的“感同身受”则契合了画家在无意中触碰到的这个“人间”原点。在陕北,在青藏,在凉山,在甘南,在每个朝暮的身边左右,王珂常会细细端详、切切思忖他遇见的每一位可入画的人。他画中身份各异的普通人身上都迸发出坚毅正气的本色光辉和阳刚饱满的情感基调,告别了机械、苍白的“形式礼赞”,凭依其诚挚的人间情怀与时刻伴随的对时代主题、艺术规律的敏锐把握,呈现出的一份直指人性内里的对真、善、美的自然讴歌。比如凉山写生系列中《深邃的眼睛》,是一位彝族女子的立像,大块面的头巾、长衣以重墨泼写而出,身上几根粗线彰显笔力且与墨色相谐。女子眼神纯净丰富又渴望着交流,额头目侧的皱纹和壮硕的手指透露了生计的艰辛。浓墨一片中,人物手拿的红色方便面袋和脚上赭黄的皮鞋透出活泼的色彩。这应该就是画家在题跋中写到的“与世无争的满足感”与“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在同一人物形象上的交融,投射出画家对描绘对象身处的生存境况、文化情境的隐隐反思。他的近作《都是热血儿郎》描绘了战士们在抢险救灾现场短暂休息的场景,战士们救人于水火困厄,刚完成一场没有硝烟的鏖战,有人疲惫睡去,有人默想心事,画面最远处,一位战士抱着一只幸存下来的小狗,两者凝望眼神中仿佛充满了对下一位生还者的希冀。画家对这些战士的刻画,除了表现出坚勇无畏,还在面庞中透出一份稚气和亲切。在这些敢为国民担当的年轻军人身上,我们看到生死的距离和人性的光芒,而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超越了普遍的抢险主题,增益了生命价值上的凝重与深邃。
王珂 都是热血儿郎 纸本设色 240×193厘米 2019
业内专家和大多观者都对王珂的写实水平高度称许,亦能感知到作品深处透射出的品格和力度。笔者认为,这种力度恰恰不是模块的、程式的、硬化的,而是源自某种个人化的温和与内柔,以柔运刚,刚柔相济。对苦乐共生、悲喜交集的人间百态秉笔直书,并真实、深刻地传达出那份情味悠长的人间温度,是画家最根本的创作立场所在。在《快乐陕北》《老俩》《藏地所见》《边城小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等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这样的表现。
王珂 人物·爱人恒爱之 纸本设色 50×28厘米 2021
王珂近年最为业界称道的是,他多次承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主题性创作工程项目,创作了一批颇具典范价值的佳构。这一领域是近年美术界集中讨论的热点,已经生成了若干优秀的创作与研究成果,而当前已经进入一个亟待提升学理深度和建构美术史意义的阶段。笔者以为,从具体画家个案挖掘、探究鲜活的创作经验,自下而上地梳理、总结这一领域的艺术规律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王珂的人物画创作,颇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王珂 人物·疫情当下 纸本设色 60×45.5厘米 2021
王珂善画人物群像,《香港与辛亥革命》《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瓦窑堡会议》《光辉的起点》《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与张煜合作)《草岚子监狱》(与张煜合作)等都是此类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群像,承续了现当代画史上从蒋兆和《流民图》、周思聪《矿工图》到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等以来的以水墨语言表现宏大叙事的艺术脉络和图绘经验,但处处凸显着个人思考与自我襟怀。画家在布局谋篇时,通过详阅资料和反复构思,充分体察、剖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身处的具体历史或现实处境,人物形象刻画和人物关系组合本身代表着一种看待与书写历史的真诚视角。不同身份、年龄、性格、经历的人物置于同一画面,彼此要紧凑呼应,气息要联通,似排布千军万马,又必须有一条线来贯穿,除了笔墨的互动穿插,更有人格与情感的互动。其中沉淀着画家对每个人物形态的准确把握和对传统笔墨的个人化理解。
王珂 香港与辛亥革命 纸本设色 200×500厘米 2017(请横屏观看)
2017年,王珂创作的《香港与辛亥革命》,是一帧沉雄、阔远的历史画卷,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与志士的人物群像。将这些人物在同一空间平面刻画,是一种独造,一字排开,位置取舍经营,颇费脑筋。群像背后是辛亥革命的戎马烽烟,群像中每位人物有血有肉,目光坚定,凝聚着革命情谊与手足友爱,非彻察人间深情不能为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画中群体肩负民族振兴使命,其中的人性精神尤其值得挖掘。另如《瓦窑堡会议》《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等作品,画家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考证与发挥想象力,这也是需要以人的关怀来完成的。这些作品都注重情节性与表现性的兼顾,其根本立意在于记录人间的百态,笔下的群像即为灵魂之大交响。
王珂 延安时期学习马克思主义蔚然成风 纸本设色 200×500厘米 2018(请横屏观看)
王珂人物画中的“人间怀抱”为宏大的主题创作贡献了艺术经验。“人间”涵盖了一种纵横深隽的向度,是向全部历史和现实敞开的。他此类创作中的“人间”问题,表现为以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撷获宏大主题下人性的细微光辉,而这种细微的存在和凸显,很多时候不仅为主题增彩,同时还是深化主题的一个窗口或渠道。
王珂、张煜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纸本设色 330×700厘米 2021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绘制了上百人的宏大场面,人具一面,蒸汽火车的白烟和前景的空白地将这些人的视线与神情聚拢一处,使画面节奏感紧凑,而其核心是对人性的基本把握。这是一个引观者进入画面的图像结构,在参与画中人物、历史的情节体验里收获人间情味的润濡和震撼。一个历史题材也就具备了现实力量,主题性与艺术性和谐通融。他画的更多的是普通人,普通人中的英雄:扶贫楷模、救灾战士、抗疫医务人员……在精准刻画之外,加强对某些瞬间的把握,在人性、人情的思考上注重深度表达,并执着探索这种表达的形式。如《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高德荣,是普通人中的英雄,他的形象在画中并不是形式上的高大伟岸,而是朴实、谦和中散发人性光芒。前望伸手又微微回缩的手指,是画家悉心琢磨的一个动人细节:不是“指点江山”,而是和老乡们共商大计,更将这位县长低调亲民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珂 人民的好县长高德荣 纸本设色 200×500厘米 2017(请横屏观看)
张鹏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本文内容版权归本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美术观察》微信公众号
《美术观察》杂志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
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A+)
如需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Q号:526891471